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第224章 刀锋所指,战无不胜
如今朝鲜国内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
以往的农民起义因为没有一位能够带领他们的领导人,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可是这一次王裕三人组建的起义复国军却是实实在在的将整个朝鲜国的撬动了起来!
经过上一战覆灭平叛军十万人马,起义复国军的气势一下子高涨起来,全国各地的起义军也纷纷从各地奔赴加入起义复国军。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起义复国军便从十万民兵扩张到三十万正规军!
因为王裕三人背后有着大明的暗中支持,这三十万正规军的兵器和盔甲都被轻松解决!
经过三人半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这三十万大军也从一开始只能打顺风仗,逐渐转变成了有一些正规军的气势了!
当然了,这半个月的时间王裕三人也没有闲着。
三人各自率领十万人马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扩张,但是最终的目的地都是相同的。
开京!
起义复国军的进攻势如破竹,刀锋所指,皆为沦陷!
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竟然就打下了半个朝鲜国。
此时起义复国军已经不仅与李成桂的领土接壤,还跟另一边在偷偷侵占朝鲜国土的后金部落接壤!
王裕好歹身为前高丽国的三皇子,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外族当着他们的面侵占祖国的国土!
当即便要集结军队与后金部落展开决一死战。
要么将后金部落赶出去,要么自己丧命于此!
正当王裕调集军队准备和努尔哈赤决一死战时,大明京都传来的一封信让他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后金部落的背后是大明?”
王裕看着手中的信封,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一旁的李景隆和杨半仙也是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
“我滴个乖乖,太子殿下竟然瞒着我们在草原上扶持了这么大一个势力。”
回过神来的李景隆不禁眨巴眨巴嘴,颇为震惊的感慨。
杨半仙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面色沉重的王裕,仿佛是看出来些什么,心中暗暗发苦。
杨半仙想到之前自己为王裕算的一卦。
“能力挽狂澜,救黎明百姓于水火,有着中兴之主的命脉,但天不遂人愿,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这便是王裕最后的结局。
既然后金部落的背后势力乃是大明,王裕亲自前去跟努尔哈赤交涉,最后得到对方亲自承诺。
只要他将李成桂打败后,努尔哈赤便带着后金部落无条件撤离高丽!
尽管努尔哈赤尽量表现的十分诚恳,并且有朱允炆亲笔书信居中调解。
但是王裕心中仍然对后金部落侵占高丽国土的事情而耿耿于怀,这就像根鱼刺一般始终扎在心尖。
只不过因为当务之急,他们的首要目标乃是李成桂,所以这才让他暂时打消对后金部落开战的想法。
虽然看起来他建立的起义复国军声势浩大,粮草充足,军备完善,兵力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三十万大军!
尽管起义复国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处于蒸蒸日上的上升期。
但是王裕作为起义复国军的主帅,十分清楚的知道自家军队的情况。
单看外表肯定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他作为复国军的主帅,深知自家军队训练时间太短,若是跟后金部落这种游牧民族交战的话。
恐怕占不到丝毫的便宜!
并且自家的军队正是因为训练时间过短,并且参军的主体大多是从来没有摸过兵器的底层百姓。
一旦军队进攻不顺的话,志气便会一下子降至低谷,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复国军中军心涣散!
经过三人的一致商议,王裕率领十万主力人马从西面进攻,主要负责吸引朝廷主力军。
而杨半仙则是率领五万人马穿过东面的高山河流,越过李成桂所设立的障碍,以一只奇军以迅雷之势,直插敌军腹部!
李景隆则是带着剩下的十五万人马先是奔赴北方严寒,随后南下直入开京!
举行完出征仪式后,三人便分别带着各自的人马出征。
此战,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另一边稳坐在开京的李成桂眼见起义军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经过上一战将平叛军击败后,声势越发壮大。
李成桂也是从一开始的瞧不上,渐渐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就单单起义军而言,就算起义军的扩张速度再快。
没有任何基础和背后势力的支持,也绝对不可以像起义复国军一样,麾下三十万大军竟然都身穿盔甲,手持兵刃!
起义复国军的背后肯定有数家家族在暗中支持!
尽管李成桂知道京城内的四大家族都跟王裕有所联系,但是大战在即,为了防止这些家族暗中投靠王裕,李成桂只是将他们这些家族中人集中看管起来,防止他们跟复国军里应外合。
做完一切后,李成桂这才放心的再次穿上战甲,亲自挂帅出征!
因为朝廷大军接连战败,使得李成桂不再将希望寄托在这些饭桶身上。
当初好歹他也是国内的第一将军,出了名的能征善战,在军中的声望也是极为高深的!
否则的话,他也做不到高丽国大将军外加军部尚书的位置!
李成桂亲自点兵三十万,这已经是将全国所有的兵力都聚集起来了,为了就是与复国军在此决一死战!
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这一直都是李成桂所信奉的真理。
所以李成桂在点兵之前提前派出使臣前往大明祝贺新皇登基。
为的就是想要借此向大明建立邦交关系,借此为理由请求大明出兵帮忙平复内乱!
大明
应天府
朱允炆站在城门上看着已经抵达京城的朝鲜使臣,一时间竟然有些哭笑不得。
李成桂怕是做梦都想不到,起义复国军的背后乃是大明支持的吧!
为了能够拖延住使臣,并且让李成桂觉得能跟大明成功建交,放松警惕。
朱允炆特意亲自迎接朝鲜使臣,并且盛情款待他们,让这些使臣都觉得这一趟他们肩上的使命肯定能轻松完成,开始向国内发出第一封报喜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