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要不要点一下右上角的···
然后再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这样下次就不会找不到我们了。 不再显示这个提示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白天夜间浅粉护眼青春

第10章 十瓣玫瑰 看见世界的另一面

智影公司里已经是两周的最后通牒,而对此一无所知的苏归晓还在临床和科研之间努力寻找着平衡。

虽然上一次开会她和叶和安又是不欢而散,但是剩下的论文苏归晓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连带着课题的任务书,在一周之内全部看完。

上一次会议叶和安离开的时候,对于之后的安排什么都没说,而在这之后也再没联系过她,大概是对她真的生气失望,苏归晓虽然心中也有不满,但考虑工作第一,还是给叶和安发去了一条信息:“文献已全部读完,如有下一步工作安排可随时沟通。苏归晓。”

等待良久,iMessage,已读,未回。

苏归晓将手机塞回了白大褂的兜里。

对于叶和安这样的做法,苏归晓虽然生气,但转念再想,她正好也并不想将太多时间浪费在课题上,叶和安没有工作安排反倒节约了她的时间,她索性不再去理会。

上一次开会结束的时候,苏归晓曾说叶和安和陈一妍的判断是事后诸葛,纸上谈兵,可偏偏,这样的纸上谈兵成真了。

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生死边缘挣扎了一周多不见好转,家属在监护室外终于再也坚持不下去,原本就十分高昂的手术费用再加上监护室每天上万的开销让他们无力为继,最终决定将患者转回老家的医院听天由命。

他们离开的那天早上,苏归晓刚从手术台回来,只来得及看到救护车渐行渐远的尾影。

虽然病人现在一息尚存,但他们都知道病人现在这样严重的病情,离开了全国最好的神经重症监护室,等待她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产妇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一息尚存,经手的医生倒也不至于因为这次病例多出些什么要命的麻烦,只是因为病例的罕见和特殊,这个病例毫无疑问地被拿到了一周一度的神经内外科教学查房做详细讨论。

作为神经外科负责过这个病例的一线,韩晓天和苏归晓负责手术相关部分的情况汇报,大概是因为这次的病历特殊,他们已经提前知道包括院长和神内及神外各位主任这一周都会到场参会,包括他们的导师张建忠主任,因此这次会议发言的压力会无比巨大,但同时,这也是一次极佳的表现机会,如果能够在这次教学查房上出色的发挥、让各位专家主任对自己留下印象,那么对之后的学习,包括以后争取留院工作的机会,都是绝好的铺垫。

作为这个患者的主管医生,周启南将手术汇报工作的核心部分直接交给了韩晓天:“你们两个都是这次手术记录上的一线,汇报就有晓天主要负责,而苏归晓只在上台做‘适当的补充’。”

苏归晓想不到“适当的补充”究竟指的是什么,又或许她只是负责上台去给韩晓天做个背景板,但对于周启南的这一次决定,苏归晓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低声应道:“好。”

这一次手术是周启南顶着压力接下的,也是周启南跟随着三线主任穿着铅衣、顶着辐射完成的,就算是显而易见的偏心,苏归晓也尊重他这样做的权力。

韩晓天整整准备了五天,每天大部分的时候都泡在了二线办公室,所有的发言内容都是和周启南反复讨论后敲定的。

苏归晓拿出院病历去二线办公室找周启南签字的时候,靠近办公室就能听到屋里传出的对话:“南哥,你说这要不要加一张乙状窦的DSA图像?虽然主要的栓塞在直窦和上矢状窦,但乙状窦导丝的走向……”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韩晓天和周启南同时转过头来,见到是她,谁都没有说话,刚刚还热闹的讨论戛然而止,办公室里安静的有些尴尬。

苏归晓径自走到周启南的旁边,将病历袋递给周启南,“这是这两天出院患者的病历,您看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请您签一下字,病案科来催了。”

周启南接过,一一核查过后,在首页上签了字。

整个过程安静到只能听到翻纸的声音,和周启南签字时笔尖发出的细微声响。

后来苏归晓拿着病历出了办公室,离开稍远的时候,隐约又听到办公室里传来韩晓天讨论的声音:“导丝的走向会影响到之后的操作……”

苏归晓不知道韩晓天是不是怕她听到了他的什么想法,抢了他的风头,所以才会在明明要和她一起上台的情况下还在讨论的时候特意回避她,但苏归晓知道的是等到发言的时候,她这个“适当的补充”应该是不需要了。

是以在教学查房的会场上,苏归晓站在韩晓天的旁边,心情倒是放松的很。

韩晓天代表神经外科做手术情况相关的汇报,先前五天的准备没有白费,面对着会场中一众的主任和神经内外科的医生,韩晓天有条不紊的将手术中的情况一一说明,而不出所料地,负责补充的苏归晓全程沉默站到了最后。

他的表现出色,几位主任点评,都不忘了加上一句:“张建忠主任的团队里卧虎藏龙,小伙子叫……韩晓天是吧?才博士一年级,前途无量啊!”

韩晓天努力压制着由心底发出的笑容,连声道:“还要向各位老师们继续学习。”

韩晓天说着,目光有些紧张地落在了自己的导师张建忠的身上。

这样的场合,自己的学生被这么多同事夸奖张建忠自然也是脸上有光,他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对韩晓天的认可,可他的目光却落在了韩晓天的背景板——苏归晓的身上。

他蹙眉,清了清嗓子,叫她:“苏归晓。”

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一刻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苏归晓也没想到导师会突然叫她,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她在短暂的惊讶过后,低低地应了一声:“在。”

张建忠问她:“你也参与了这台手术?”

会场里异常安静,先前不明白苏归晓站在那里做什么的人、还有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她的人都看了过来。

苏归晓再应声:“是。”

张建忠脸上的表情愈发严肃:“你现在对这个患者的治疗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张建忠的语气算不上好,眼神中也透着对苏归晓的些许不满,她在台上莫名其妙地站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不该是他的学生的样子。

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又是面对着主任的提问,一般来讲,就算是没有想法也会尽可能的编些想法出来,却没想到苏归晓坚决地回了两个字:“没有。”

所有人皆是一怔。

张建忠的脸色愈发暗了几分,“你经手了这么特殊的一个病历,居然一点想法也没有?”

苏归晓的表情平静,“上一周的时候有人曾说在既往相关的论文报道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出现静脉窦血栓,取栓治疗七例中有五例病情加重,我去查了,的确如此,其中有三例患者出现了血管破裂出血,两例患者则是在治疗后不久,又再次出现了血栓,病情急转直下。”

张建忠看着她,“所以你想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患者不适合拉栓治疗?”

苏归晓摇了摇头,“我起初这样想过,可是这些病例数量毕竟有限,我就又去查了查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颅内血栓相关的论文报道。”

说来倒也是因为那天与叶和安的争论,叶和安说如果真的有足够的相关论文,而不是像她这样有勇无谋的医生,尹文静或许反而可以获救,这句话直扎在了她的心里,她咽不下这口气,去查了更多的论文。

张建忠追问:“结果呢?”

“这些研究的样本量更大,取栓治疗的成功率最高的研究可以高达70 %,因此我认为仅根据现有的病人治疗并不理想的情况,就推测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患者因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而不适合进行拉栓手术,这个结论并不合适,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患者拉栓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两相权衡之下,我认为面对着这样的患者,或许我们只能选择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用最好的治疗手段为之一试,而老师们恰恰已经这么做了,虽然这个患者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但这也是现有医疗水平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并不能说治疗方案有什么问题,因此我对这个患者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苏归晓的话音落,会场里再一次陷入了安静。

比起韩晓天单纯地汇报手术内容,苏归晓不仅查阅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记录,更是多想了一步,去查阅了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情况作为参考,之后的评价更是体现出了自己对这种疑难病例治疗的思考,虽然她说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却并非没有想法,而是在充分考量之后得出的结论。

张主任的这个学生也很有意思。

先前考博面试的时候,神外的大主任们大多都在场,其他学生他们早不记得,但对张建忠收的这个女生倒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印象,虽然她操作考试手术基本技术手稳的可以,专业知识考核和英语考试也是绝对优秀,但毕竟女生、双非院校毕业,木桶理论的短板如此明显,谁也没有想到张建忠最后真的会留下她。

再看向台上的两个人,大家的目光渐渐变得玩味了起来。

这一男一女同一届的两个学生……

张主任的团队里,真是卧虎藏龙。

听完苏归晓这一次的回答,张建忠面色稍霁,他停顿了片刻,才开口道:“虽然医疗水平有局限性,现有的条件和证据无法支持我们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更加周全的评估,但事后反思、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对治疗提出新的想法才能使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课题的合作公司智影科技的负责人也基于他们公司最新的影像建模技术对这个病例提出了一点新的看法,接下来将和大家分享一下。”

张建忠说着,起身看向了会场后方的一个角落,“和安,上台吧。”

随着张建忠的话音落,苏归晓抬头,只见叶和安自最后一排起身,在众人的注视中一步一步向前走了过来。

叶和安……他是什么时候来的?

就在她失神的这片刻,叶和安已经走上了台,苏归晓和韩晓天赶忙收拾好东西下去,就在沿着苏归晓沿着墙边找回自己座位的过程中,她听到台上的人说:“大家好,我是智影科技公司的叶和安,上一周的时候有人曾说我是纸上谈兵,所以回去以后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建了一个颅内血管的模型来进行一次模拟,虽然不能直接代表真实情况,但期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她刚刚的发言里有一句有人说,他此刻回了她一句有人说,扯平,他听到了她刚才的发言。

苏归晓回头,叶和安打开了建模软件,颅内动静脉血管一览无余。

调整血流速度,按照手术中的实际操作移除血栓,末端血管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显示在屏幕上,而血栓移除之后根据血液的流速计算,压力已经超过了最大值,与患者术后多发的颅内出血点吻合,血管的自我保护收缩之后,流速减慢,产妇原本就是高凝状态,取栓后管壁暴露,血栓逐渐形成,静脉窦再次栓塞,与患者最后复查的核磁影像相吻合。

根据模型已经可以看出,取栓的结果是可以预估的并不乐观。

清晰的影像加上复杂的模型数字计算,会场里发出惊叹的声音,几年前在美剧中看到的画面竟然在现实中上演,大家看着屏幕上的画面,颇有些想象照进现实的感觉。

叶和安倒是没有过多应用模型进行炫技,而是更多地关注在了病例本身,“刚才大家的讨论都有道理,但是对于将其他自身免疫病作为参考的行为,我还是有一点话想要说,我赞同目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出现静脉性梗死的病例数较少,结合其他自身免疫病的研究结果,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剥夺患者取栓治疗的机会,但不同自身免疫病的机制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我们也不应该仅根据这些结果而对手术过于自信和乐观。”

叶和安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抬头看向了苏归晓。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书架 | 目录 | 首页
正在加载
下一章